查看原文
娱乐

写能传递有效信息的细节:如何将细节丰富到结构中 | 编辑聊写作

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3-11-04
🛸在「编辑聊写作」专栏,未来局编辑将点评每周小说,分享创作技巧,谈谈小说背后的故事。本期由编辑水母与作者聊本周的小说《看不到的合影》。
看不到的合影作者 | 驺耳
 对话作者    
水母:你好,驺耳。能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吗?在你的创作过程中,是否有人或事对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?驺耳:水母老师你好。真正下笔开始写小说有两年了,这个短篇是我第一次发表作品。写小说是一件“想到”和“做到”之间有巨大鸿沟的事情,倒不是说很难,而是自己对“想”与“做”的心理预期差别很大。这个过程大概是,“《XXX》写得还不如我、我上我也行”,到“写了半天不知道写的是啥”,到“我其实不行”,再到“也许我该认真学学”,最后到“原来也还是能写出一篇”。写作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乔治·马丁的《冰与火之歌》。这本书我看得很早,大概是2010年,那时还在用TXT读小说。最大的感受就是,很多年以后,很多剧情和细节就记不大清楚了,但很多人物回想起来还是很亲切。我觉得这是一切好的小说的标志。水母:你读过的第一本深深吸引你,让你觉得“我也要写作”的作品是什么?哪里最吸引你?驺耳:应该是《星球大战前传:幽灵的威胁》,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进电影院,那时还叫文化宫。和初中同学一起,当时这个电影给我的震撼可能这辈子不会再有,大概就是一个石器时代的野人突然用了次电吹风的那种震撼(夸张了)。我们五六个同学一起,看完后当天就商量要一起写一部科幻小说,一人写一章。然后我们针对想写的小说吹了一下午的牛逼,于晚上散伙时终结了这个想法。现在想来,这是我第一次有写作文以外东西的冲动。水母:你是从哪里获得灵感来写《看不到的合影》这篇小说的?或者说曾经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,忽然触动了你?又怎么想到把这个题材与科幻结合?驺耳:想法我已想不起来了,但说到“题材与科幻”相结合这个问题,我想借用《睡前消息》里马督工对科幻小说的定义。详细的我记不清了,大概意思是,科幻设定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。我的想法也是这样,一个点子是什么、怎么实现、科不科学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们受这个点子的影响该如何行动。水母:“看不到的合影”这个标题很有意思。是出于什么目的考虑起的这个标题?驺耳:这篇小说最初的题目是《路径分析仪》,后来兔老师建议改一个更贴近主人公情绪,且包含动词的名字(起名小技巧),就有了这个《看不到的合影》。这个标题是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出发,他们都有“自己”角度的看不到的合影,另外也会让读者产生预期差。 水母:这篇小说在构思时,你是如何设计角色的,你跟角色之间有没有共情时刻?驺耳:其实最初的想法来自一个老套的问题,就是你妈和你老婆掉河里先救谁?水母:结尾部分是出于什么原因设计的?驺耳:本来我是设计了一个更黑暗,更现实的结尾,后来在参加的未来局写作工坊里,试读大家觉得应该有个更正向的结局,就改了。水母:在写作过程中,哪些情节的创作让你感到特别困难?如何克服的?能否谈谈这方面的修改过程。经过不断的改稿打磨,你感觉自己笔下的故事与人物,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 驺耳:我觉得我写作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有两方面,一个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;二是如何将细节丰富到结构当中去。我经常遇到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情况。这些还是要回到输入端,多读,多丰富自己的见识。水母:现阶段有新的创作吗?可以向我们稍微透露正在写的题材吗?在今后的写作历程中打算如何做呢?驺耳:正在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,是一部有关细胞免疫的小说。每一次写长篇,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,不论质量如何,一定要写完。 水母:给“不存在科幻”的读者朋友们,推荐你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吧。谢谢你。驺耳:推荐一本库切的《耻》吧。 下面从驺耳作者表达的一些要点出发,简单聊聊小说的设计。

编辑水母:作者驺耳谈到自己在“写作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有两方面,一个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;二是如何将细节丰富到结构当中去”。《看不到的合影》里确实存在这些问题,尽管有一个不错的设定,但“结构是否合理”与“细节如何丰富”这两方面问题影响了小说的阅读效果。关于结构方面,以前的聊写作中多有阐发,这次先不做新的探讨。我们这次先来聊聊所谓的“细节”问题。 其实“细节”问题可以归为小说的描写和说明方面,它书写的对象主要是人物和场景。让我们先来读《看不到的合影》的开头,进行简单的分析。“他望向厨房,妻子的身影浮现,娴熟地端出两碗拌饭……” 一开始,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就让人有些困惑,问题首先出在“浮现”这个词上。“浮现”就是某个具体事物显现在近处,由不清晰转为清晰。比如童年伙伴的身影浮现在眼前等等,这个词是将原本有些距离的对象,拉近再进行叙述。但小说中的主人公“他”就在自己家中,妻子的身影浮现在厨房,就好像“他”不熟悉自己的妻子,很多年没有接触,或者妻子并非实体,就是个幻影。我们读者都知道这是篇科幻小说,读到“妻子的身影浮现”就会犹疑一下,认为这种不正常的表述是出于科幻设定的目的,等待作者继续叙述交代。到了第一小节的结尾,“(他)想象了一下五年后的妻子是什么样子”,这就是作者试图通过细节来表达的。 “他按掉闹铃,扔下手机,走进厨房,思考从哪一步开始。整齐排放的调味罐子、分类打包的处理好的食材、还是那些犹如卡通玩具的刀叉勺子。” “犹如卡通玩具的刀叉勺子”这里也是一个有些费解的表述。首先它是一种不平常的说法,日常生活中我们谈到餐具不会用这样的表述,我们读者就会相信作者这样写是有自己的用意。不过,这里是说妻子喜欢用很萌很可爱的餐具,还是说他和妻子过的是一种类似过家家的虚假生活?如上所述,我们继续往下看了很长一段,读到“(他)想象了一下五年后的妻子是什么样子”这里时,就对作者的用意有了一点儿理解。作者用心塑造了这些细节,与设定之间有着不错的结合,但还存在问题。小说人物的形象相对扁平,让我们读者在情感代入方面存在困难。而无关宏旨的细节描写,会让想象人物、想象场景变得难上加难。人物、场景的叙述和描写,需要的是“正确”的细节,也就是能顺利传达出有效信息的细节。作者通过细节来呈现设定,但这样的细节表述还不够,信息还不充分,我们进一步需要的就是“态度”。不论是出自角色的观察和表达,还是用来描述人物和场景,都应该表达出一种态度,人物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。 新人作者在交代人物、叙述情节时,首先要尝试做到用人物的“眼”“手”“身体”来表达,就是眼睛看到什么,身体处于什么状态,手在做什么事。不过仅止于此还不够,要充分利用描写和说明来做细节阐发。比如小说开头: “他瘫在沙发上,翻看着APP上的外卖图片。” 作者为了尽快让读者知道角色身处何地,就直接抛出一句“他瘫在沙发上”,但这只是单纯的说明,没有营造小说整体的氛围和情节的节奏。最好借由描写部分的叠加,来向读者传达场景所在地、角色的心情等细节。 只用枯燥无味的说明来带过人物、场景和情节,细节只用来建构设定,这会缩减小说的魅力和可能性。一味追求写作上的省时省力、“效率”至上,这种途径的后果只会百害而无一利。就算想要节省写作时花费的力气,也别在描写上偷懒。所谓的“描写”,就是为了让虚构的叙述显得更加自然。小说中说明的成分一旦过多,就会凸显叙述角度的问题。读者会无法沉浸在小说情节里,只能通过设定来勉强说服自己接受这个故事。 下面我们做个简单的小练习,去了解你创作的个人风格,用了多少描写和说明。1、找出你自己写的一篇小说和你喜欢的一篇小说。2、从你的小说和你喜欢的小说里,各任选一页。3、先看你自己的小说那页纸,从上往下数十句话,列出每个句子的字数,由此观察句子的长短变化。再看你喜欢的小说,做类似的事情。接着将两者对比。4、数一数十个句子里的动词、形容词和副词,将两篇小说做对比。5、审读两篇小说里十个句子的句子结构。6、思考自己的作品风格,有哪些地方可以调整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